「他們說當心點,照顧動物的人身上一定會有傷疤。」
還記得五年前的大學學測,曾經到學校的哲學系面試。當時教授們問我曾思考過甚麼樣的哲學問題,我回答:「我常在想人和動物之間有甚麼差別?我覺得只有人才會去思考生存以外的問題。」其中一位教授接著問:「你有沒有想過動物們的種種行為,例如獵捕食物、繁衍後代,背後是基於甚麼?」我想了想,然後說:「是本能嗎?」那位教授笑了笑並告訴我:「沒錯,是本能。讓我們假設達爾文的演化論是正確的,各種動物都在演化的旅程中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本能。那你同不同意我這麼說,「思考」也只是人類這種物種發展出的一種本能,但根本來說,我們和萬物並沒有甚麼差別?」
隨後,我點了點頭。我想是從那個時候開始,我真正開始思考,或許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距離比想像中還要近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先是《動物怪譚》封面那隻齜牙裂嘴的猩猩吸引了我的注意,看完簡介後就把書帶回家了。作者Hannah Tinti用十一則短篇故事,描寫了人與獸之間的某種關係。這些故事還是以人作為主角,但都直接或間接的和動物有關,也都帶點詭異和荒誕。
「破壞王在屍體周圍走來走去,留下一堆紅色的狗腳印,牠聞著克萊德腳上的拖鞋,聞到了他死前最後的氣味。」、「事情是從長頸鹿遞交給動物園管理員的一份陳情狀開始的。」、「我不知道瑞克為什麼以為這隻兔子會飛。」、「羅密歐得過鬥雞冠軍,牠的爪子曾被剪掉,換成鋼爪,用來撕開對手的喉嚨。」
書中的動物們被關在動物園供人娛樂、被飼養在家當作寵物、在叢林裡被獵殺、甚至只是掛在牆上的標本。牠們沒有自由、沒有權利、只能任人宰割。說穿了,動物們只是人類的附屬品罷了。
但仔細一看故事中的人們,你能發現他們與動物相似之處。除了填飽肚子和追求性愛等原始的生理需求外,人類還被更多複雜的情感糾纏著。忌妒、貪婪、寂寞、恐懼、失落、猜忌以及更多無窮的慾望。書中的角色們看似自由的個體,但學業、家庭、事業、和內心世界卻是支離破碎。他們上學、工作、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、壓抑不合宜的情緒,事實上他們和動物一樣不自由、同樣徬徨無助,像畜生般過著卑微、沒有尊嚴的生活。如果說動物是人類的附屬品,那或許我們每個人也都只是這個社會的附屬品,被社會規範所馴服罷了。
讀完《動物怪譚》也讓我想到另一本書─《人這種動物》。它的前言是這樣開始的:「人是動物,我們有時很可怕,有時很偉大,但總是動物。我們也許一廂情願自許為墮落紅塵的天使,但實際上我們只是站直了身子的猴子。」
也如同紀大偉在導讀所說:「書中的角色發現他們作為人類,跟獸類已經沒有甚麼距離。」
→(博客來動物怪譚)
留言列表